作者: 网坛科技 www.wtane.com 2019-04-24
随着传统电商平台上中小商家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上涨,流量红利消失,成本的高企,驱动商家开始寻找新的低成本的流量获取方式,和开拓新的售货渠道,而社交电商的兴起,无疑将电商再度推向商业风口。
后互联网时代来临,以社交为属性的电商悄然崛起,新一轮跑马圈地也即将开始。
重构人货场,以社交撬动百亿市场
流量红利结束,然而社交电商流量红利才刚走过中场,接下来的线下人、货、场关联重构,将是另一个江湖。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社交电商作为一种基于社会化移动社交而迅速发展的新兴电子商务模式,自2013年出现后连续五年高速发展。80、90后是我国移动社交网络发展的中坚力量,00后是移动社交网络界的新生代,而主打年轻一代的社交电商用户规模势必会随年轻人对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使用率的增长而水涨船高。
社交电商是将有明显共同属性的一群人聚合在一起,根据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和爱好,销售垂直类物品,如美妆、母婴用品等。需要充分了解垂直品类用户需求,及时收取用户的反馈,掌握社群运营逻辑与品牌塑造方法,比如每日一淘,国内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孵化的专业精选会员制电商,深耕粉丝经济,以社交打通带货渠道,开辟一条用户自买省钱、会员分享赚钱的新门路。
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维度开始扁平化,与传统式电商营销存在一定距离,用户单向购买后即停止后续买卖交易,而分享类经济填补了这一空缺,“每日一淘”紧紧抓住女生群体向外界传达自己的主张以及审美观欲望,满足用户分享欲的同时,更能形成多次重复购买行为。
重构人、货、场之间关系,以社交属性连通线上区域用户,这就是所说的三度空间。例如目前的每日一淘电商,一方面,可通过小程序和社群进行用户日常交互,用户在无意识下进入商户设定好的营销板块当中,达到定点、定位营销,场景+社交,扩大了“社交半径”,让商户不再受限于“地理半径”;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式管理,带来用户粘性极大提升,平台自运营粉丝群体,以社交为窗口,使得平台与用户之间建立“强连接”,用户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平台价值观的认可,同时也是对外界身份彰显的一种方式。
kol内容孵化,头部效应带动流量经济
社交电商是“移动电商+社交媒介”的创新商业模式,基于社交关系,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晒单、分享等行为,进行用户裂变传播,以极低的成本带动新用户增长,以kol为头部矩阵的泛内容大咖也迅速成为行业内容带动者。
过去,意见领袖是少数人的代名词,但在社交电商的环境下,个体得到最大限度的赋能,只要个体所推荐的东西有人喜欢,个体说的话有人认可,那么ta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意见领袖,而以此成长起的kol们也开始携带自有流量入驻各个平台,在满足自我流量带货的同时,享受平台给予的流量支持。
基于此,每日一淘采用“PGC+UGC”模式打通优质内容供应渠道,一方面,平台内部孵化优质KOL内容源,培养一部分意见领袖带动话题流量;另一方面,间接扶持个体商家,以推荐机制优先提供对外展示窗口以及个体品牌塑造扶持,从而达到平台内容高质化、专业化以及自由化。
例:每日一淘采用前、后端双位配合形式,以社交分享+会员制为主线,社交分享目标在于用户数量可急速裂变扩增,达到足量用户基数,而“会员制”目的在于打造圈层文化,实现平台高品质口碑宣传,同时也是为用户留存率加一道防线。
平地起高台,铺设多元供货渠道
传统供货渠道分为实体渠道、电商渠道,如天猫、京东等综合类电商,定义为货架式电商。目前,社交电商渠道正在成为继实体渠道、电商渠道之后的第三位主流渠道,作为以社交电商起家的每日一淘,后端采用直采+直供S2S共享创业模式,链接去中心化社群,解决中间环节多次消费问题。
每日一淘自上线以来,通过对前端用户消费大数据分析,总结出更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定位、包装、规格和营销方式,同上游一起探讨种植端、养殖端的优化,一方面,帮助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建设,为贫困县的优质农产品修筑上行通路,使扶贫红利惠及当地,强化贫困县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平台内部SKU品类,优化产品内容,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形成集营销方、内容方、渠道方为一体的商业闭环。
传统渠道经典链条是从品牌商——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从批发到零售,实现价值交付,中间需经过层层环节扣除,产品才能抵达消费者,每日一淘通过外部内容孵化以及多元供货渠道铺设,并开通场地直发以及次日达等服务构建完整物流体系,优化电商服务体验,缩短消费利益链条,为用户争取最大利益。
随着社交电商遍地花开,后互联网时代的降临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入局者者越多,对存量市场流量的争夺就越激烈,以每日一淘、拼多多等为代表的社交电商玩家,也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而最终走势将会如何?需要市场对其模式的实践检验。